受冷空氣影響,氣溫再迎“跳水”。有些“火力不旺”(陽虛)的朋友,手腳冰涼甚至生凍瘡,尤其是老人家容易因溫差增大誘發(fā)感冒或慢性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急性加重。
關于防寒保暖,除了增添衣物,為大家推薦一些按摩“保暖穴位”提振人體陽氣、以防寒保暖的小方法。
01保暖穴位
人體當中存在很多“保暖穴位”,通過反復的按摩刺激、熱敷或艾灸后,可起到調(diào)和陰陽、溫經(jīng)驅寒、溫陽補氣之功效,接下來為大家提供幾個常用的保暖穴位:
● 神闕穴:即平常所說的肚臍,該穴為人之生命根蒂,可溫陽散寒、行氣活血、扶陽培元,經(jīng)常溫敷按摩可預防感冒提高免疫力,為常用保健強壯穴。
● 關元穴:位于肚臍下3寸(手指并攏4橫指為3寸),為任脈與足三陰經(jīng)交會穴。有培腎固本、補益元氣的功效。關元穴與神闕緊挨著,這兩個穴位非常方便可一起艾灸或熱敷。
● 命門穴:俯臥后位于第二、三腰椎棘突間。后背是人體督脈的循行之處,督脈被稱為“陽脈之!保偠揭簧碇柦(jīng),具有調(diào)節(jié)陽經(jīng)氣血的作用。背部還是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循行的主要部位,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主一身之表,起著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。
● 至陽穴:位于位于背部,后正中線上,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化為天部陽氣,是陽氣最盛的地方,也是讓陽氣通行的重要穴位,按摩刺激可以振奮宣發(fā)全身陽氣、疏通經(jīng)血。
小提示:在家中使用暖寶寶貼敷上述穴位或利用艾灸盒、點燃艾條對穴位進行艾灸,過程中需注意不要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,在大飽、大饑、大渴等極端狀態(tài)下不適合進行艾灸。
02沐足保暖
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,俗稱“寒從足下生”。腎和脾胃的經(jīng)脈都起源于腳,但由于雙腳距離心臟最遠,血液流經(jīng)的“路程”最長,血液供應往往不足。自身熱能不夠,就要求助“外援”,最好的辦法是每天用熱水或中藥沐足泡腳,促進周身血液循環(huán),使全身都暖和起來。針對不同體質人,可選用不同藥材制作足浴藥汁:
● 血瘀體質:可選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澤蘭葉、雞血藤,每種藥材20g,起溫經(jīng)活血化瘀通絡之效。
● 陽虛體質:艾葉、杜仲葉、桂枝、狗脊、干姜,同樣是每種藥材20g,起益陽溫經(jīng)驅寒暖足之功。
小提示:在家中將上藥煎煮后加溫水稀釋,待藥液降至35℃-42℃即可沐足,雙腳入藥汁踩踏藥渣按摩足底半小時,臨睡前每日1次。
03食療抗寒保健
對廣東人來說,最好的過冬方式莫過于家人團聚一起食療進補,冬天陽氣日衰,脾喜溫惡冷,宜吃溫熱的食物以保護脾腎。以下為大家推薦兩個食療方:
● 紅豆粥
粥為我國傳統(tǒng)飲食方法之一,我國民間素有冬天吃紅豆粥的習俗。老話講“冬日以紅豆煮粥,合門食之,可免疫”,意思是說,如果一家人團聚著吃紅豆煮的粥,能夠避免這一年的瘟疫。通常來說,大米與紅豆煮粥的比例為3:1。在天寒地凍的嚴冬,一碗暖徹全身的熱粥,既可祛寒,又有營養(yǎng)。
● 五指毛桃淮山煲雞湯
原料:老母雞1只,五指毛桃30g,淮山30g,南杏15g,胡蘿卜100g,姜2片,鹽適量。
做法:雞去內(nèi)臟,焯水后用清水沖洗干凈;胡蘿卜去皮,切厚塊。加適量清水煲開后,放入雞、五指毛桃、淮山、南杏、胡蘿卜及姜,再次煲開后,改用慢火繼續(xù)煲約2小時左右,加入調(diào)味料調(diào)味即可飲用。
冬季喝雞湯進補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,雞肉具有溫中益氣、補精填髓、益五臟、補虛損的功效。吃雞進補適宜在秋冬季節(jié),特別是冬季,加入健脾補氣的五指毛桃和淮山,不僅能更好調(diào)補機體,還可以抵御寒冷,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04防治“凍瘡”的經(jīng)驗方
防治凍瘡,也是冬季防寒中重要的一點。雖說凍瘡是小病,但是要趕走它卻并非易事。為何凍瘡總會反復發(fā)作,而且還是在相同的部位呢?對于這類情況,中醫(yī)有何防治措施?廣州中醫(yī)藥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主任中醫(yī)師陳瑞芳給大家支招。
凍瘡長過的地方易復發(fā)
陳瑞芳主任表示,凍瘡確實“偏愛”一些體質較差、尤其是血液循環(huán)不好的人群。這類人常因久坐不動,容易導致血液循環(huán)相對較差;或因室內(nèi)外溫差懸殊較大,冷熱交替太快,血液循環(huán)狀況不好的人一下子適應不了,末梢的血供瞬間就容易出問題,這些部位容易長出凍瘡。”
而且,凍瘡仿佛“有記憶”,往年生過凍瘡的部位,來年最易復發(fā)。
“以往長過凍瘡的地方,天氣變暖后看似表面已經(jīng)痊愈,但實際上血管壁已損傷。如果受凍時間比較長,局部組織還會出現(xiàn)缺氧,細胞受損也會比較嚴重!标惾鸱颊f,“長時間寒冷會使小動脈收縮,時間長了之后血管變因麻痹而擴張,靜脈血液就會出現(xiàn)淤滯,造成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不良、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強,使血漿滲出到組織間隙中,進而發(fā)病!
對凍瘡,關鍵在于預防
其實,凍瘡并不是直接接觸寒冷才會引起,保暖不當也可能誘發(fā)凍瘡。凍瘡主要好發(fā)于手背、足跟、耳廓等暴露部位,多呈對稱性,輕者受凍部位皮膚先蒼白,繼而紅腫,或有硬結、斑塊、青紫,暖熱時自覺灼熱、癢痛。
陳瑞芳認為,凍瘡雖然易復發(fā),但注意防護也能根除。對付凍瘡關鍵在于預防,而且是越早越好。如果等凍瘡發(fā)作以后,才想起保暖防寒或上醫(yī)院治療,則是舍本逐末。例如,凍瘡易發(fā)人群寒冷環(huán)境下工作時間不宜過長,對手足等暴露部位應予以保護。
● 醋紗熱敷
醋有散瘀消腫的功效,加熱后兼?zhèn)浯龠M血液循環(huán)的作用,可以減輕水腫,有助防治凍瘡。
方法:將食醋用醋加熱后,用紗塊沾上醋液,然后敷在容易發(fā)生凍瘡的位置上,每天早晚各1次。
● 冷熱水交替泡腳
在天氣轉冷時,用冷熱水交替泡腳,也能夠預防凍瘡復發(fā)。
方法:準備兩盆水,一盤為15攝氏度,另一盤為45攝氏度。先在15攝氏度的盤中泡5分鐘,期間快速搓熱手掌與腳掌,至皮膚發(fā)紅;再于45攝氏度的盤中泡5分鐘,重復交替3次。
● 中藥溫通
凍瘡容易再發(fā)的人群,末梢循環(huán)較差,需要以中藥進行溫通療法。
方法:用桂枝10、當歸10克、細辛3克、紅花5克,煮水浸泡手腳。此方一能起到養(yǎng)血、溫通經(jīng)絡的作用,二能防治凍瘡,三能引火歸元,使人的夜間睡眠質量得以改善。
若凍瘡已經(jīng)復發(fā),同樣可用此方浸泡患處,然后以珍珠粉撒在患處上進行外敷,能夠發(fā)揮很好的收斂創(chuàng)口作用。
● 生姜搓擦
關于防治凍瘡,陳瑞芳主任和山東老中醫(yī)郭永來等,都提到一個用生姜防治凍瘡的經(jīng)驗方。
處方:老生姜,干紅辣椒(越辣越好)各等分(各約半兩或視容器大小而增減),普通白酒一斤至一斤半(或視容器大小而增減)。
制法:生姜切片,辣椒掰碎,放入瓶內(nèi),倒入白酒,蓋好蓋子,密封七天后用。
用法:每晚臨睡前,先用溫熱水洗凈凍瘡處,再倒出此“藥酒”少許涂于患處,用手使勁搓揉患處,至患處“發(fā)熱”為止,以不致皮膚破潰為度。如凍瘡發(fā)生在手足,北方地區(qū)家里生火爐的,也可邊在火爐上“烤火”,邊搓揉之,效果更好。
禁忌:凍瘡破潰處不能用。■